文/嘎玛仁波切
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
慈心,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是否孝顺父母,是否有过叛逆过激行为,做父母的还是会疼爱自己的孩子。慈心,就是将众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无论是六道的任何一个众生,都希望他们获得如自己希求一般的快乐和平安,舒适与便利。
慈心,要应用于身口意三门。修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入菩萨行论》中说:“眼看众生时,真诚慈视之。”告诉我们,看众生的眼神,都要充满慈祥,和颜悦色,绝对不能嗔恨怒目。佛经中云:“反目视圣者,实将堕地狱。”问题是你并不知道哪个是圣者,如果斜着眼睛、翻着白眼儿对待圣者,那就造下了去地狱之因。
慈心,体现在身体的威仪上,温文儒雅,寂静调柔,让人感到舒心惬意,不做伤害众生的行为。慈心,体现在言说美语、悦耳怡人,不以恶语伤人,不以谎言骗人,不以两舌挑拨,不以妄语蛊惑,毫无讽刺与轻蔑,毫无藐视与侮辱。
慈心,体现在意念清净,内心纯洁,常存利益众生之心,而没有损人利己的念头。要常常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都不要损害任何众生,愿我连一根汗毛都不要伤害他们。”慈心,是自然而然,真切实在的,绝无虚伪的行为、语言和意念。
慈心,还体现在对眷属、仆人、宠物等一切众生充满平等地仁心慈爱,让他们快乐安心地生活
。如果依仗权势蔑视、侮辱别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待恶业成熟之时,会沦为他人的奴仆,受到欺凌与嫌弃。慈心,特别对父母及久病患者,要以身口意之全力,仁慈对待,让他们感到欢喜安慰。阿底峡尊者曾说:“若能善待远方疲惫客人,照顾久病患者,伺奉年老双亲,即为等同实修空性大悲。”莲花生大士也说过:“切莫让老人伤悲,要恭恭敬敬慈意相对。”
悲心,《摄正法经》云:“若欲获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此一法,即为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亦。”
悲心,是相续中生起不共菩提心的不倒之因。我们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不同渠道,想法设法去修持悲心。修悲心,就像断失双臂的母亲看到独子被水冲走一样,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无助的母亲,自己失去双臂,如何才能把孩子从激流中救回来?其实,六道中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现在他们全都被卷入痛苦的业力漩涡,沉溺于轮回苦海,我们却没有能力将他们解救出来,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于是,你将学会无比虔诚,一心一意祈求上师三宝的加持,追随具德上师精进闻思修佛法,除此之外,别无它路。
什么是悲心?当你看到一只羊即将被屠宰,你当观想:如果这只羊是我的亲生母亲,我该怎么办?我的母亲就这样被人捆绑,无助地哀鸣,将被残忍地杀害,我该怎么办?当你诚心诚意地观想并情不自禁生起悲悯之心,你要知道虽然这只羊不是你今生的母亲,但是它真实不虚在过去世曾经做过你的父母。那时,她曾经如现世的母亲一样含辛茹苦,慈爱养育你,她曾经的大恩大德与你今生的母亲没有任何区别,她此刻是这样可怜,这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果报现前啊,如果她能马上脱离痛苦该有多好……由此发出猛烈的悲心,甚至忍不住流下眼泪。
修持悲心,要从对个别所缘境的观修,不断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观修。如果只是漫不经心地想一下,不会有很深的体会。还有的人认为既然不要贪恋亲友,也不要嗔恨敌人,那就任由他们,不再想要将他们导入正道,这不是平等舍,不是没有分别,也不是慈与悲,而是无明舍,是一种麻木不仁的心态,如此会堕入无明愚痴,陷入轮回黑暗。藏族人形容这种人:“如果佛陀在天上飞,他不会产生虔诚的敬仰之心;如果众生的肠子已经暴露在外,他也没有什么感觉。”我们不要做这种人,要反观自省一下,自己的心是否已经陷入这样的无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