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以正念护心,彰显寂静和脱俗

导读:以正念护心,彰显寂静和脱俗在佛陀的时代,人们以两种方式信奉佛教:一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二是对佛陀表示礼貌和敬意。礼貌包括了仪式的姿态或动作,敬意则主要是指人们的内在心态。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祥,一切...
以正念护心,彰显寂静和脱俗

在佛陀的时代,人们以两种方式信奉佛教:一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二是对佛陀表示礼貌和敬意。礼貌包括了仪式的姿态或动作,敬意则主要是指人们的内在心态。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祥,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

一、 重复正确,了知内涵,培养正向心行

每个人都有一种气质,它是内在的彰显。在世间,工人、商人、教师,大人、小孩等都有不同的气质。而给末学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种人:军人和空姐。在2019年祖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一幕一幕令人震撼的军人形象,正是一群一群训练有素的军人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气质。据了解,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经过了很长时间集中式辛苦的训练所得。如同果预法师分享般,她们寺院曾在屏幕上为大众展现出家人庄严的威仪,其背后的训练过程也是非常艰辛。可见,一种气质的形成,一种威仪的产生,都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

除了集中式的训练外,平时合掌、操手、搭衣、上殿、过堂、礼佛、请师等也都需要按照标准动作重复训练。而且,对于每一个动作,还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内涵,以虔诚心、恭敬心去观想、行持,达到身口意三业的统一。

如在问讯时,身体慢慢弯下躬身。此时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当要直起身体的时候,双手的姿势就好像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合十和问讯虽然是佛教徒常用的生活礼仪,但透过肢体动作最终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还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从而能以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再如礼佛时,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联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礼敬、感恩与忏悔,就好像稻穗一样,因为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是如此。每一个动作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还有其内涵,每一个动作无不是在调心,在培养内在的恭敬心、感恩心和谦卑心。

《略论》中开示到,有的善知识虽不擅讲法,然具德之身教亦能饶益徒众。具德的威仪所散发出来的那种能量,是从内在显现出来的。这种力量可以摄受人心,教化人心,是令众生觉醒之因缘。佛教徒众所所周知的以庄严威仪教化舍利弗的马胜尊者的公案,都在告诉末学威仪的重要性,让末学不敢放逸。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训练重复中,从外在到内在重复,建立正向的心行。每天每时亦如是。

二、以正念护心,寂静脱俗

在四威仪中,有一个偈颂:“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如上威仪令人向往,而现实中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可以做到的。

末学第一次见到导师在三宝楼礼佛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时也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菩提学子。导师在带领大众经行时,所展现的那种起脚、落脚之轻盈自在,更是令人向往之。是什么内在力量能展现出这样的威仪呢?

导师曾开示:“脱俗和寂静,是僧人应该具备的两大特征,缺少这样的生命品质,何以教化世人

?何以住持正法?”每一个威仪中,它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心行的外现,我需要以正知正念来护心。在每一天,在每一个当下,在公众的、大众的场合或者寮房,每一个行住坐卧,都以正念来呵护这颗心。如果能够这样去做的话,对三宝的虔诚供养之心,礼佛时的所缘境自然就能够体现出来。在自修时,洒扫净地陈设供养,祈请加持,安静专注地自修;在走路时,带着觉照的心、心无旁鹭地走路;在过堂时,带着平等珍惜心食存五观,觉照专注地吃饭;如是常作内在训练和心行的培养,才能够完成出家人所应该具备的寂静和脱俗特征。末学相信未来如是寂静脱俗之威仪定能打造出来。

三、追求佛菩萨般的安静、空旷、喜悦

在《生命的美容》中有一段对佛菩萨神情的开示令末学难忘:

真正的佛菩萨应该是一种什么神情?

他是无限的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无声的安静,而是内在的安静。仿佛静静的大山,静到极致,却像通天彻地的声音,有着某种难以表述的震慑力。这就是三法印所说的涅槃寂静,它来自所有躁动平息后的内心,来自宇宙人生的最高真实。这种寂静不仅为佛菩萨自身受用,也会使周围的人,甚至周围环境得到净化。

他是无限的空旷。佛菩萨因为体证空性,故能照见五蕴皆空,就像乌云散尽的虚空,澄澈明净,纤尘不染。

他是无限的喜悦。佛菩萨的喜悦是来自生命内在,是从全身弥漫而出,这也就是佛经所说的“举身微笑”。只有彻见无我的证悟者,才能使每个毛孔都洋溢着微笑,散发着喜悦。

当生命不再有任何瑕疵,这种安静、空旷、喜悦就自然显现,这是末学生命的目标。

从今开始,要注重外在行仪,更要注重内在心行的训练,成为一个合格寂静、脱俗的出家人,通过不断智慧文化的学习,追求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