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
主页/ 印良法师/ 文章正文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集谛

导读: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集谛一个人有了苦,而且是“种种的苦难”其原因有是什么呢?就让这个集谛来作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和“惑”。  “业”是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  集,存在着招聚的意思。比如,心与结业相应,未...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集谛

  一个人有了苦,而且是“种种的苦难”其原因有是什么呢?就让这个集谛来作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和“惑”。

  “业”是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

  集,存在着招聚的意思。比如,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所以我们说它是集。

  谛,在这里是审实不虚之义。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把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

  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欲免除生死之苦,须以智慧照见真理、实相,证得涅槃,断除渴爱,超脱轮回之苦。

  发现了吗?四谛与六度和十二缘起等佛学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然,就不能是“佛学”体系了。在【谛分别】中,佛陀以五种方式来解释集谛:

  一、爱欲叫集谛;

  二、十种烦恼【贪、瞋、痴、骄慢、邪见、疑、昏沉、掉举、无惭、无愧】叫集谛;

  三、一切不善法叫集谛;

  四、一切不善法及能造成投生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叫集谛;

  五、一切不善法与能造成投生的善法或一切不善业力与能造成投生的善业力都叫集谛。

  有人会发问了,既然一切不善业力与能造成投生的善业力都是集谛,那么为什么佛陀在本经中只说到爱欲是集谛呢?

  那就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一颗种子中只要还有黏性或潜能,遇到适宜的环境时就还会生根发芽对不对?

  同样的道理,只要业力还有爱欲伴随,它就还会结成果报,如果没有爱欲,业力就无法结成任何果报。这就是为何佛陀说爱欲是集谛的原因。

\

  只要说到爱欲,大家要记住,爱欲也有三种:

  一、欲爱,以欲望而贪爱享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二、有爱,伴随着常见而贪爱六尘,六尘是灵魂,生生世世存在;

  三、非有爱,伴随着断见而贪爱六尘,虽然六尘是灵魂,在人死亡之后即完全毁灭。

  我们记住集谛是苦的因。在本经中佛陀如此教导:“简单地说,五取蕴是苦。”因此,集谛是五取蕴生原因。大家应当记住这种因果关系。

  佛陀在苦谛中真实地分析出人生的八难之后,将会在集谛中带领我们冷静地搜寻形成苦难的原因。

  根据佛陀教言,无明与渴望是苦的根源,因为不明白道理而执著,因此会产生种种欲望,可是无情的现实又不能满足这些欲望。所以我们开始烦恼,直至痛苦,所谓“有漏皆苦”。

  人生一世,能够让我们产生烦恼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会摧毁心灵平静,带来心理痛苦的心理状态,让心灵扰乱、煎熬、折磨,如此的感受即是烦恼。烦恼就是个苦,就要再来认识这个集谛。

  通过对集谛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到,佛陀只存有大慈大悲之心,而绝无主宰支配众生的意图。因此在佛教徒心目中,佛陀虽然福慧双圆、神通广大、自在逍遥、至尊无上、功德无量,却毫无领导者、主宰者的威慑性,而是可亲可敬、可学可效的。在佛教中,佛与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人人可以成佛,显而易见,众生平等是佛教的又一特质和基本精神。

  人人知道苦,了解这个苦的根源,然后知道集谛的“指导方针”也就是苦从何来,烦恼滋生的“沃土”。明白这个道理是一件非常好的一件事,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被佛陀关怀的感觉。

  我们还要啰嗦一句上面已经阐述过的话。

  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佛说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教导我们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然而这个八万四千是表示多数,它说明众生有很多烦恼,我们不可能全部认识,只要认识主要的烦恼即可:

  那就是戒除五毒,这仍是我们前面讲到过的内容:贪、嗔、痴、慢、疑。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

  总之,一切法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存在的是结果,同时也是因,凡是可为因的,也必是从因所生。凡是假合的,它的本身一定是迁动变化的,它依因缘而存在,同时又与他法作缘,他法也迁流变化而存在。这便是集谛告诉我们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