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
主页/ 禅宗文化/ 文章正文

佛学:缘起亦缘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导读:佛学:缘起亦缘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佛学中有非常多深奥的经文语句,初看时不觉什么,可反复阅读后方知深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佛教中比较经典的“缘起还有空”,佛学:缘起亦缘生、空亦十八空...
佛学:缘起亦缘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佛学中有非常多深奥的经文语句,初看时不觉什么,可反复阅读后方知深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佛教中比较经典的“缘起还有空”,佛学:缘起亦缘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缘起亦名缘生,“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教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起的理论。

缘起说是原始佛教针对当时各种宗教哲学主张宇宙是从“大梵天造”“大自在天造”,或从“自性生“宿因生”“偶然因生”“生类因说”等理论而提出,用以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和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

最早的缘起说是“业感缘起”即十二因缘说,主要用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但后来各派对缘起的认识和解释各有不同。

中观派和三论宗主张“性空缘起”,认为只有一切事物的本性体空、才能生起一切事物。《中论》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阿耶缘起”,以"“三界唯心”“唯识无境”来说明世界的本源。

《大乘起信论》作“真如缘起”,《胜经)等作“如来藏缘起”,均以佛心、法净心为世界的根源。华严宗把各家关于缘起的学说,用判教形式概括为四种:

一、业感缘起,由烦恼恶业招苦果,因果相续,六道辗转,生死轮回,为小乘之缘起观。

二、阿赖耶缘起,由阿赖耶识之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爾种子,以现行诸法为缘,生烦恼恶业而招感苦果,三世因果辗转相续,为大乘始教之缘起观。

三、如来藏缘起,又名真如缘起。如真或如来藏为染净之缘所驱,生种种事物,其染分现六道生死轮回,其净分现四种圣人,为大乘终教之缘起观。

四、法界缘起,法界通常指真如、实相等,即真如法性之本体为一法界。又为一切法缘一切法成大缘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生一法,一与多、心与境等圆融无碍,为圆教之缘起观。

空佛教用来表述“非有”、“非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

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

我空,即认为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一一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

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

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趣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

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行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

佛教中有时一两个字却蕴藏着无尽的深意,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有补充,每天修习一点点,只求先渡自己,而后有机会帮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