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普贤行愿品结缘网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
主页/ 禅宗文化/ 文章正文

修慈悲心从孝顺父母开始

导读:修慈悲心从孝顺父母开始不要让长者灰心失望,要记得孝顺。一位慈母,无疑是非常有智慧的。她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不会一味纵容自己的孩子,只考虑眼前的片刻所谓快乐和满足。那些慈悲对待自己孩子的母...
修慈悲心从孝顺父母开始

不要让长者灰心失望,要记得孝顺。

一位慈母,无疑是非常有智慧的。她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不会一味纵容自己的孩子,只考虑眼前的片刻所谓快乐和满足。那些慈悲对待自己孩子的母亲,就算偶尔打骂孩子,也是为了教导孩子走入正途。不管孩子是乖巧还是顽劣,都不放弃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慈母,深知因果,因为怕孩子遭遇苦果,而永远教育敦促孩子向善。无论身体、语言或心灵,永远都是以平等的方式对子女无私付出。希望孩子以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未来都不要受苦受难,永远快乐,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慈母精神”。

什么才算“慈”?佛教的慈,是指“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不仅希望所有众生得到快乐的“果”,还要能创造产生快乐的“因”。

我们平时都发愿,希望每个众生都具足快乐和福报。但若平时以伤害其他众生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实际上却是在造恶业。所以,只是希望他们得到今生和来世的快乐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为了让自他得到快乐,实实在在去付出,创造快乐的“因”。

古人常说,要让别人吃饱,并不只是给他们食物,而是要教他们如何耕种,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因此,我们希望所有一切众生成佛,就要不只是短暂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布施财物等。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怎么行善,如何累积福报,创造究竟解脱成佛的大乐之因。

作为一个佛弟子,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心灵,要时时善护念,并要常常引导自他,为了他众的快乐而无私付出。寂天大师曾说:“眼视众生须以真诚慈爱,不能藐视众生。”即使是眼看众生,也不能用瞋恨心带动的表情,怒目相向,而应该以慈爱的眼神去关注。

这不能只当成口号喊喊,而是必须为了他众的真正安乐,不断地用心去思惟,用语言去赞美。并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想方设法让他众真正得到快乐与善妙。而且,不只今世,生生世世都愿意为了众生能够得到安乐,而付出自己的身口意。

在六道之中,人类有很多机会累积福报资粮,甚至有时可说比天人有更好的因缘,因为天人没有出离心。就像有些目前看来富贵的人也是一样,往往注重眼前的享乐,而失去出离心,也不能积极去播种善因。

人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会舍取因果。只要去播种善因,善果自然就会成熟。有办法舍掉苦因,就不必遭受恶果,这点人类比其他生命要殊胜。但这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对学佛的我们而言,机会比一般人还要多,因此更要好好善用。

通过学习慈母精神,我们可以不断增长大慈之心,以作为发菩提心的来源和动力。不只为自己发愿,还要为周边其他众生,为自己的父母亲人去发愿。因由慈母精神的启发引导,我们更要回馈尊长,从孝顺父母做起。

阿底峡尊者曾说:“对远来之客、久病之人以及年迈的双亲,能行慈爱之事与理解空性有同等功德。”对千里迢迢前来,非常疲倦,得不到食物与帮助的人,我们应予以协助。久病之人较之新病之人,往往少人关怀。即使有亲缘关系,能真正用心照料长期卧病在床或年迈父母的人,也少之又少。所以阿底峡尊者说照顾他们,特别是照顾年迈的父母,最能代表大慈的象征,和理解空性有同等的功德。

无论是佛陀或历代高僧大德,都教导修“慈无量心”应从父母开始。伟大的佛陀为了感谢母亲的恩德,到三十三天为她说法。佛经上说”如果儿女将父母扛在左右肩上,围绕整个宇宙、整个大地,也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但是有个方法足以报答,就是让父母行善、修行学佛、让他们理解生命的珍贵,理解生命会延续轮回,而让他们的心在感到无助时,能够有所依。”

莲师也说,不要让长者灰心失望,要记得孝顺。

父母的心,总会想着为孩子好。当父母年迈时,比较容易灰心失望。因此不要刺激他们的情绪,要避免语言上的违逆,这样的罪过很大。从父母亲友开始,渐渐扩大范围,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快乐,拥有福报。而且要力所能及去付出,否则空说不愿行,就已和佛法背道而驰,更不用说实践救度一切众生的誓愿了。